日前,看見一則新聞, ◎ 莎格寶/ 待業碩士
關於民進黨台北縣議員黨內初選前,
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與知名立委同音不同字的名字,
還真讓他順利贏得黨內初選。
在此同時,豬流感疫情持續增溫,
衛生署長葉金川連跑數攤記者會,
滿頭大汗解釋「豬流感」其實是「豬豬人鳥」的變種病毒,
民進黨立委也大喊著「豬流感正名」運動,
不然就算葉署長拼了老命大啖豬肉,
還是有人會因為名稱的關係,
把豬給抹黑了。
看來有些人總是很容易搞錯。
不覺得這兩則新聞很有意思嗎?
一時有感,就寫了一篇投書,
丟到旺旺時報去。
沒被刊登不意外,也不以為意,
就刊在這吧。
(標題下得有點爛,反正想說下標是編輯的工作,
讓他/她去苦惱吧。→ 但其實沒刊出來,人家一點也不苦惱。)
改不改名學問大
或許我們很多人從來不曾去過墨西哥,但墨國的豬打了個噴嚏,讓遠在地球另一邊的台灣也開始「皮皮挫」。這是全球化的現象之一,拜資訊快速流通所賜,台灣這邊馬上也得知情報,開始一連串的因應動作。近日,有立委提出應該改掉「豬流感」的名稱,以免讓人誤會跟豬肉有關係,而可能損及豬農利益。
無巧不巧,今日也傳出北縣議員因名字改得好,帶有「領袖」命格,而順利贏得初選。但卻又傳出爭議,認為這位議員利用改了一個與另一個知名立委同音的名字而勝出,勝之不武,甚至有「詐欺」的嫌疑。
就在葉署長頻頻在記者會上滿頭大汗的解釋著,這是「豬豬人鳥」的變形病毒,與豬肉無關的同時,大聲疾呼著要改掉「豬流感」名稱的立委,會不會也有企圖魚目混珠的「詐欺」嫌疑呢?
其實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名稱。傳播理論中有一「知溝理論」,指出訊息透過大眾傳播流入社會系統時,每個人能夠接受到的資訊量不盡相同,而會形成資訊富者與資訊貧者的差別。知溝理論旨在針砭大眾傳播媒介也會有不足之處,資訊不平均的現象易造成社會恐慌,也是一種不平等。
要消弭這種不平等,不是改掉與豬有關的字眼,或是改用其他什麼簡單易懂的名稱就可以解決;而是應該利用「窄播」的管道,例如將資訊層層下達,透過縣市政府、鄉鎮公所同步發佈訊息,或是結合地方廣播、農漁商業工會等地方意見領袖,來加強資訊的傳遞,才能有效滿足民眾對豬流感的認識,進而安定民心。
那位改名的議員解釋兩週未現身的原因,是因其所在地的手機收訊不好。關於豬流感的發展,我們應該要注意的也是有沒有哪邊「收訊不好」,而不是爭論該改為什麼名稱才好。 被說成是山寨版的賴勁淋,千呼萬喚終於出面。民進黨北縣議員參選人賴勁淋:「死寨版,對不對,死呀,死翹翹,不算山寨喔。」記者:「你知道山寨什麼意思?」賴勁淋:「我知道啦,大家聰明點怎麼玩,政治,政治都是卡來卡去啦。」 人家民進黨老牌的前立委賴勁麟是少年仔,這位資深賴勁淋迴避採訪好幾個禮拜,等到改名招數奏效,贏了初選民調才開記者會,還用了「現身」的字眼,搞幽默。賴勁淋:「(不露面)因為我在朋友那裡,他那個(電話)收訊有問題。」 不想曝光說講電話有問題,賴勁淋選前改名的原因更妙。賴勁淋:「因為(算命)37劃,是領袖之格啦,選舉沒用好一點的名字怎麼行,黨部這樣打壓我我一定參選到底。」 賴勁淋精心安排大場面,不過所謂的相挺記者會,支持似乎對下午茶還比較感興趣,至於黨中央認為他改名涉及詐術,造成初選不公建議除名,縣黨部是這個反應。民進黨北縣黨部執行長張宏陸:「縣黨部將在這星期四,召開臨時執委會,討論這個案子。」 賴勁淋改名參選是合法手段,縣黨部打算停權為爭議解套卻沒有黨章規定,可能還得說服選民及當事人,這張出局的紅牌是從哪蹦出來。
「賴勁淋」現身 改名為「領袖」格局
2009-04-28 19:57:10 TVBS 潘彥瑞
民進黨台北縣有名基層黨員叫賴茂雄,為了拚縣議員初選,他改成和前立委同音不同字的名字叫「賴勁淋」,被戲稱是山寨版卻成功贏了初選民調,黨中央認為是詐術建議除名,他今天首度現身,嗆聲他是「死寨版」賴勁淋,還解釋改名是因為算命說37劃,有「領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