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a thing is worht doing, it is worth doing slowly...very slowly~

這是我在看完詹宏志的quasi-autobiography《綠光往事》後,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這本書是我在宜蘭往台北的自強號上將它K.O.的
詹先生的文筆的確讀來令人感到清新雋永。

從他早期幾經遷徙的童年時光,
自大人膝蓋高的高度,抬頭看一家子裡人的來去;
到高中階段的求知若渴
(但其實他一直都是如此)
再到成人之後,輕描淡寫的帶過他對書本的熱愛。
他的筆觸很輕,
卻在在都強烈震撼著我,

《綠光往事》in search of lost time
我反覆撫摸著這本書,
一直很好奇,他何以用這樣的書名。
英文這個title還make sense
中文...綠光往事...
這位台中一中的學長,
卻用了一個好像在訴說他在台中女中往事的書名~

其實我一直很想寫一本書,
叫做《我在女中的日子》
好像在哪聽過?
好吧 ~ 我承認,是模仿蘇有朋寫的《我在建中的日子》書名。
(蘇有朋...就是那個...在我國中時期,大人都會說,以後要嫁就要嫁
這一種的男生。長大才知道....不是說長大就可以嫁得出去的,
還蘇有朋勒...蘇乞兒還差不多~~~)

但這位一中的學長,
卻早早在社會上闖蕩出好幾番名堂,
並搶先用了這樣一個書名《綠光往事》,
這個suppose是讓一個中女小綠綠回憶往事的書名。

當然我還沒有什麼英勇事蹟可以用來寫書,
儘管在這個高唱2.0精神的年代裡,
我還是不想要自顧自的出書,
然後被社會大眾視為一樁踐踏出版門檻的行為。

所以,我還是多看看別人的故事好了。

他的故事引發我心中相當多次的迴響效果。
也許因為我這人看書時,總不願只是靜靜的接受書本所說的,
我會搖頭晃腦的和書互動、與書對話。
既然詹先生願意在書中剖析他的成長歷程,
我自然也來回顧一下我的人生,
當作是和他一塊長大囉~~

誰會料到,
那樣一個窮困的生活,
回憶起來,竟可以是那樣的富饒。

這一情形完全可以證明:
經濟能力上的富庶並非快樂充實人生的充分必要條件

詹先生在書中提到了幾項在他童年時光裡,
被視為絕世享受的那些深刻人生體驗:
一碗路邊的豆漿、一條剛起油鍋的新鮮油條、或是一碗沁園春的排骨麵。
及至現在,他具備唾手可得這些體驗的能力,
他卻不敢輕易貿然回味了,
因為,他知道,恐怕是再難重溫了。

他很聰明,相當聰明。

多少次,當我們興致勃勃的拉著親朋好友,
回到那個曾讓自己味覺驚豔的店裡,
(這種經驗通常是吃食)
結果卻八九不離十的是:
「蛤~ 怎麼變難吃了...我記得之前很好吃的阿..
真的,上次我吃真的很好吃的!!....」

然後你只記得這家店變難吃了,
漸漸忘記,你上次吃的時候,是有多好吃...

當詹先生在數十載後再回到台中市中正路上的沁園春,
他卻沒勇氣去點那碗在他童年時光裡曾經舉足輕重的排骨麵,
那碗曾獲「這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東西」匾額的排骨麵。

     童年的記憶和經驗是多麼的崇高,
                                   
                   不容輕易複製與踐踏。


我的童年和詹先生有不少遙相呼應的地方。

從小家裡也沒太多餘裕提供我們「揮霍」。
其實「揮霍」的實際狀況是,
我以前一直覺得別人所說的「食衣住行育樂」
在我們家只有「食衣住行育」
我們有得吃、有得住、有得穿、有書念、有鞋穿(這是「行」的部份)
但,若是說到買玩具買糖吃,
可會是普天同慶的大事一樁。

但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我家是非常「富裕」的。
小時候家裡就有一個書櫃,
裡面塞滿了大大小小的書本,
我和妹妹就從書櫃裡找書來看。
《中副選集》、《聯合副刊》、《讀者文摘》...etc.
坦白說,當時我連那書名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
但裡面的文章,
卻讀來讓我覺得津津有味。

關於我的童年,
又是另一本《綠光往事》了,
尤其我家三姐妹都是台中女中的,
那些年,我家院子經常飄揚著綠襯衫~~

關於我的綠光往事,我現在還在經歷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gbr 的頭像
    sagbr

    莎格寶的英倫不政經

    sagb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