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晚上十點多回到家
打開電視猛然看到主播背後的氣象圖上
有一坨白白的東西
螢幕右下角顯示著
「台北市→不上班」
什麼!!!
剛剛不也這樣冒著雨回來了
根本就還好啊~
我...前一刻腦海裡還構思著明天上班
要先做哪樣、再做哪樣、再做...
現在...
我當務之急要聯絡的對象
現在可能都在電視機前面歡欣鼓舞著...
今天一早原本安排了出機拍攝
好天氣偏偏在星期天結束
早上九點
天空開始下起大雨~
all day long~
看來這週拍攝計畫會全都泡湯
但我還是不能閒著
得再把拍攝計劃表安排的更周詳
不出機也沒閒著
昨天加班到晚上九點就為了擬好節目訪談大綱
趕快寄出給欲邀對象
今天打開email就等著豐收了
果然~兩位受訪者都慨然允諾
我真的好喜歡這些~
對生命充滿熱情的人
「很高興有這機會能跟更多人分享葡萄酒的美好」
great~great~我正是那個,很想跟你分享的人阿~~~
趕緊聯絡協調兩位受訪者的時間
早上差不多就這樣過去~
下午聽取了青禾動畫到公司裡來的present
這公司在台灣算頗有名氣的
製作的東西看起來也蠻有水準
也是跟廣告行銷有關的東西
我心裡又蠢蠢欲動,聽的興味盎然
會不會~~搞不好其實我是個廣告奇才??
哈哈哈哈~~這跟我會去當數學老師ㄧ樣的好笑~
不過對於廣告~ 我還是很有興趣的!
下午繼續弄台北意象的案子
有點棘手、有點模糊
很想do something
but don't know how
就過去的失敗經驗看來
我想要主動出擊
多問問別人
尋求可能的合作對象
參加了一些講座研討會的心得
我深感這年頭做生意其實很復古阿!
說穿了,就是要「談」生意。
怎麼談~怎麼合作~
很重要。
沒有人要求你什麼都要會做
即便是那種大得要死的服務公司,
其實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
厲害的人,很會談,
把其他廠商都拉到自己的平台上,
別人在下面忙忙碌碌
自己還是可以做老大
賺取些過路費、平台費、整合費
拼的是,有沒有眼光,
可以先畫出個大餅~
一下忙節目;一下忙案子;
一下交控腳本再不甘冷落的爭出頭;
一個下午~就這樣被扼殺
和林總討論到六點半多
我直接從公司趕到信義誠品
和yaer要去參加張小虹老師的講座
張老師今天的主題是
「身體‧城市‧品牌薄膜」
演講內容提供一些相當特殊精闢的觀點
加上老師有條不紊的演講脈絡、
生動活潑又不失穩重的演講技巧,
聽來如沐春風。
一瞬間,我彷彿坐在一個人的教室裡,
聽著老師ㄧ對一的演講;
又一瞬間,我以為自己身處2032教室,
就像研究所期間的傳播專題課程,
我幾乎忘記身旁的yaer,
忘記身旁一個個和我一樣屏氣凝神、專注傾聽的聽眾。
忽然有種和yaer一起上課的感覺,
但其實除了補習班,
我跟她沒有一起聽過一堂課呢!
(補習班一起上課的日子也不多,
因為她很快就推甄上了!!
)
老師講的是時尚與建築的關係
以Naomi Klein《No Logo》一書的觀點為理論基礎
來看待現代的品牌與建築,
加上老師提出的「品牌薄膜」的觀點。
薄膜這個英文單字「membrane」
聽起來很像「membrand」這個字
(張小虹老師是台大外文系的教授)
而品牌正是如薄膜一般
無所不在的覆蓋在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空間
老師說她喜歡的是衣服與建築
這兩個看起來不甚相干的領域
其實都是人們藏身其中的遮蔽物
然而這些遮蔽物之上
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membrane
就是brand
branding一字有「品牌化」之意
也有「烙印」之意
根據Naomi談時尚、談品牌卻又不失批判的角度與精神
來看到今日品牌是如何烙印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無所不在
No Logo, No Space
老師提到
在過去的觀點中
時尚與建築會是兩個對立的觀點
時尚象徵快速流動的變遷
而建築則象徵著亙古不變的永恆
在較早期的時尚與建築的討論中
經常會出現一個底比斯神殿的斑駁石柱旁
擺上一本封面是金髮碧眼名模的雜誌
作為強烈對比
但今日
談到時尚與建築
卻是將兩者放在一個平行類比的位置
認為建築也是一種時尚
時尚就是一種建築
不管是室內設計或是室外建築
經常在各種巧思設計中融入時尚的觀點
而時尚的經營也當作是建築物一般的打造
老師舉了Chanel、Prada、與LV三個時尚名牌
以及她們的旗艦店建築物來當例子
非常inspiring
提供了對我來說完全是全新的視野
我在筆記本上慎重的寫下
「東京表參道」
我要去這個地方朝聖
用老師提供的觀點
親眼去看看!
最後
老師提出她的觀點
「穿著Prada的惡魔/膜」
在這樣品牌薄膜的世代裡
販賣的只是一種概念,而不是一個產品
我想老師是以一個比較批判的角度去看待
時尚與建築的關係
得出了品牌薄膜這樣的概念
我們不應該習慣於這樣的限制與廣告品牌轟炸
我們應該具有更多的反思性
否則
真的很容易被這些薄膜矇蔽
別說你是心甘情願被矇蔽
這樣模糊的幸福感不會持久的
當你越來越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
當你越來越碰不到它真正的價值
只會讓你
越來越痛苦
這樣批判性的思考
是很必要的~
最後阮岳慶老師也加入了Q&A的時間討論
我很喜歡他的那種學者氣質
其實是更喜歡他最近出版的那本小說《秀雲》
一個建築專家
也出版了文學作品
改天去買來看看
(不敢先買,因為我看書速度遠遠追不上買書速度)
還沒等到Q&A結束
我跟yaer就先離開了
因為我們都還沒吃飯呢~
yaer今天確定被夢寐以求的公司錄取了
超開心!!
要回家準備當上班族了!!
(明明命就很苦阿~~但不上班,會更苦~噗~)
但我相信
她一定會當的很開心的!!
coz she has PASSION!!
I have, too
it just...hide from me..
雨不停下著~
希望別淹水了~
打開電視猛然看到主播背後的氣象圖上
有一坨白白的東西
螢幕右下角顯示著
「台北市→不上班」
什麼!!!
剛剛不也這樣冒著雨回來了
根本就還好啊~
我...前一刻腦海裡還構思著明天上班
要先做哪樣、再做哪樣、再做...
現在...
我當務之急要聯絡的對象
現在可能都在電視機前面歡欣鼓舞著...
今天一早原本安排了出機拍攝
好天氣偏偏在星期天結束
早上九點
天空開始下起大雨~
all day long~
看來這週拍攝計畫會全都泡湯
但我還是不能閒著
得再把拍攝計劃表安排的更周詳
不出機也沒閒著
昨天加班到晚上九點就為了擬好節目訪談大綱
趕快寄出給欲邀對象
今天打開email就等著豐收了
果然~兩位受訪者都慨然允諾
我真的好喜歡這些~
對生命充滿熱情的人
「很高興有這機會能跟更多人分享葡萄酒的美好」
great~great~我正是那個,很想跟你分享的人阿~~~

趕緊聯絡協調兩位受訪者的時間
早上差不多就這樣過去~
下午聽取了青禾動畫到公司裡來的present
這公司在台灣算頗有名氣的
製作的東西看起來也蠻有水準
也是跟廣告行銷有關的東西
我心裡又蠢蠢欲動,聽的興味盎然
會不會~~搞不好其實我是個廣告奇才??
哈哈哈哈~~這跟我會去當數學老師ㄧ樣的好笑~
不過對於廣告~ 我還是很有興趣的!
下午繼續弄台北意象的案子
有點棘手、有點模糊
很想do something
but don't know how
就過去的失敗經驗看來
我想要主動出擊
多問問別人
尋求可能的合作對象
參加了一些講座研討會的心得
我深感這年頭做生意其實很復古阿!
說穿了,就是要「談」生意。
怎麼談~怎麼合作~
很重要。
沒有人要求你什麼都要會做
即便是那種大得要死的服務公司,
其實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
厲害的人,很會談,
把其他廠商都拉到自己的平台上,
別人在下面忙忙碌碌
自己還是可以做老大
賺取些過路費、平台費、整合費
拼的是,有沒有眼光,
可以先畫出個大餅~
一下忙節目;一下忙案子;
一下交控腳本再不甘冷落的爭出頭;
一個下午~就這樣被扼殺
和林總討論到六點半多
我直接從公司趕到信義誠品
和yaer要去參加張小虹老師的講座
張老師今天的主題是
「身體‧城市‧品牌薄膜」
演講內容提供一些相當特殊精闢的觀點
加上老師有條不紊的演講脈絡、
生動活潑又不失穩重的演講技巧,
聽來如沐春風。
一瞬間,我彷彿坐在一個人的教室裡,
聽著老師ㄧ對一的演講;
又一瞬間,我以為自己身處2032教室,
就像研究所期間的傳播專題課程,
我幾乎忘記身旁的yaer,
忘記身旁一個個和我一樣屏氣凝神、專注傾聽的聽眾。
忽然有種和yaer一起上課的感覺,
但其實除了補習班,
我跟她沒有一起聽過一堂課呢!
(補習班一起上課的日子也不多,
因為她很快就推甄上了!!

老師講的是時尚與建築的關係
以Naomi Klein《No Logo》一書的觀點為理論基礎
來看待現代的品牌與建築,
加上老師提出的「品牌薄膜」的觀點。
薄膜這個英文單字「membrane」
聽起來很像「membrand」這個字
(張小虹老師是台大外文系的教授)
而品牌正是如薄膜一般
無所不在的覆蓋在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空間
老師說她喜歡的是衣服與建築
這兩個看起來不甚相干的領域
其實都是人們藏身其中的遮蔽物
然而這些遮蔽物之上
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membrane
就是brand
branding一字有「品牌化」之意
也有「烙印」之意
根據Naomi談時尚、談品牌卻又不失批判的角度與精神
來看到今日品牌是如何烙印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無所不在
No Logo, No Space
老師提到
在過去的觀點中
時尚與建築會是兩個對立的觀點
時尚象徵快速流動的變遷
而建築則象徵著亙古不變的永恆
在較早期的時尚與建築的討論中
經常會出現一個底比斯神殿的斑駁石柱旁
擺上一本封面是金髮碧眼名模的雜誌
作為強烈對比
但今日
談到時尚與建築
卻是將兩者放在一個平行類比的位置
認為建築也是一種時尚
時尚就是一種建築
不管是室內設計或是室外建築
經常在各種巧思設計中融入時尚的觀點
而時尚的經營也當作是建築物一般的打造
老師舉了Chanel、Prada、與LV三個時尚名牌
以及她們的旗艦店建築物來當例子
非常inspiring
提供了對我來說完全是全新的視野
我在筆記本上慎重的寫下
「東京表參道」
我要去這個地方朝聖
用老師提供的觀點
親眼去看看!
最後
老師提出她的觀點
「穿著Prada的惡魔/膜」
在這樣品牌薄膜的世代裡
販賣的只是一種概念,而不是一個產品
我想老師是以一個比較批判的角度去看待
時尚與建築的關係
得出了品牌薄膜這樣的概念
我們不應該習慣於這樣的限制與廣告品牌轟炸
我們應該具有更多的反思性
否則
真的很容易被這些薄膜矇蔽
別說你是心甘情願被矇蔽
這樣模糊的幸福感不會持久的
當你越來越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
當你越來越碰不到它真正的價值
只會讓你
越來越痛苦
這樣批判性的思考
是很必要的~
最後阮岳慶老師也加入了Q&A的時間討論
我很喜歡他的那種學者氣質
其實是更喜歡他最近出版的那本小說《秀雲》
一個建築專家
也出版了文學作品
改天去買來看看
(不敢先買,因為我看書速度遠遠追不上買書速度)
還沒等到Q&A結束
我跟yaer就先離開了
因為我們都還沒吃飯呢~
yaer今天確定被夢寐以求的公司錄取了
超開心!!
要回家準備當上班族了!!
(明明命就很苦阿~~但不上班,會更苦~噗~)
但我相信
她一定會當的很開心的!!
coz she has PASSION!!
I have, too
it just...hide from me..
雨不停下著~
希望別淹水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