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地區電影院都還沒上的電影
怎麼我已經看過了呢?
(如果你想去電影院看電影
請別再往下看喔
有雷~~
)
因為我是很刻苦的蹲在誠品將近兩個半小時
把那本書看完的~
上週末在台大對面的誠品裡看到這本書
書是上了膠膜的
所以無法翻閱
本想買回家細細品嚐
但在考慮要買《北歐魅力ICE》還是《醜聞筆記》
這麼一猶豫
就沒下手買了~
回到台中中友裡面的誠品
想再尋找這本書
發現居然沒有包膠膜!
當下想拿去結帳
然後到樓下的咖啡店坐著好好品嚐一番!
但念頭又一轉
我現在有時間有閒情有逸致就是沒有錢!
(所謂米蟲就是過著只出不進的生活...靠別人養著...)
乾脆就坐在誠品裡的台階上
馬上讀了起來~
除了冷氣冷了點
來來往往的人多了點
連續蹲坐兩個半小時令我背脊酸痛折騰了點之外
誠品算是個不錯的看書環境
大家都不約而同的輕聲細語
播放的音樂也都很優雅好聽
看完這本書後
第一件想做的事情就是寫下感想
省了書錢省了咖啡錢
我還貪心的想要留下滿心的感想
這本書的subtitle寫著「一個女人的秘密,是另一個女人的武器」
感覺有點挑釁的意味
是女人在為難女人嗎?
一個女人如何把另一個女人的秘密當作武器?
情節大致上是說一個41歲的陶藝女老師(希芭)和一個九年級的男學生
發生師生戀
希芭將這些事情告訴學校裡年近60的資深女老師(芭芭拉)
在整起事件曝光後
芭芭拉將她從希芭那邊聽到的所有消息與故事都記錄下來
這本書中以芭芭拉為主要的第一人稱來看整起事件
因此這個孤家寡人的老女人的觀點
佔了很重要的一部份
書中探討了芭芭拉與希芭之間的同性之愛;
希芭與她老公之間的夫妻之愛;
希芭與她女兒之間、以及與她母親之間衝突不斷的母女之愛;
當然最主要的就是希芭與男學生康納利之間那不被容許的畸戀...
先說芭芭拉與希芭之間的同性之愛,
書中的芭芭拉曾對希芭有敵意、有妒忌、卻也積極與另一個女老師
爭奪希芭「最罵吉好朋友」的地位
芭芭拉的矛盾心態
讓我不得不覺得她是不是有點同性戀的傾向?
但是芭芭拉最後出賣希芭那個橋段
我覺得真是寫的太真實貼切了! Too close to home!
難得有男老師約了芭芭拉共度晚餐
但目的卻是想從芭芭拉那裏得知一些希芭的消息
因為男老師暗戀希芭已久...
不管是一時間妒火中燒或是腦袋中的黑天使忽然把白天使給打昏,
芭芭拉終於釋放出希芭與男學生有非比尋常關係的訊息
這也是整起事件終究東窗事發的爆發點
芭芭拉事後想做些彌補或掩飾
但她也不願負擔太多的愧疚
因為她始終覺得是希芭咎由自取
一路幫助希芭的是她
抖出整起事件的也是她
最後就算丟了工作,還是陪伴著希芭的也是她
女人之間的關係有時候就是這麼玄妙
亦敵亦友...
希芭和她的老公同樣也是師生戀
大她十多歲的老公,娶了當時只有20歲的她
然後對她呵護備至
她始終是老公手裡的小女人
當她面對一股新鮮又澎湃的吸引力
小女人在她的生命歷程中沒有學習到的是如何對吸引力say no
也許是她不會、她不敢、或是...她不想
她終究為了這場冒險旅程
幾乎賠上了所有
她所做的雕像最後仍透露出她的執迷不悔
芭芭拉惡狠狠的砸掉了康納利的雕像
我感覺芭芭拉的恨,除了是捍衛她心中所保有的傳統價值
還恨的是在希芭的心中,她始終是比不上康納利的
在西方世界中,女人不會開車是令我有些驚訝
但我想希芭不會開車這件事透露出的是她老公對她的妥善照顧
而她不辭辛苦騎著腳踏車去投靠康納利
完全沒有表現出她身為一個大人的優勢
我看到的只是一個心碎的女孩
急於想投入愛人的懷抱
但現實總是殘酷的
康納利還是愛上了別人
社會文化中不見容的畸戀有一部分也是為了保護
在這種關係中的希芭
「她不見得全然是贏家」
社會文化的經驗告訴我們
康納利終究會愛上跟他同齡的女子(甚至男子)
但是41歲的她和16歲的他
無論如何就是無法見容於社會
不像20歲的希芭在當年嫁給30多歲的教授
是什麼樣的愛戀
值得自己拿一生去賭?
在很多電影故事中我都看到這樣的情節
(馬上聯想到的是「無可救藥愛上妳(Possession)」)
我會不會有一天也做了這樣的「傻事」?
我實在很怕自己也會面對這樣的情境
希望自己可以避而遠之這樣的抉擇
致命的吸引力,需要自己做出致命的決定...
希芭和她女兒以及她母親之間的衝突
也是一場女人之間的戰爭
希芭的爸爸是知名的經濟學教授,因為在故事中已經過世
所以他沒有涉入這場女人的戰爭
希芭的丈夫對女兒有些溺愛
即便女兒叛逆
但是攻擊的對象也不會是爸爸
因此他也得以倖免於這場女人的戰爭
感覺這本書中totally是場女性的大亂鬥
不管是康納利、希芭的丈夫、希芭的爸爸、暗戀希芭的男老師、
鐵脕作風的男校長,都遠遠離開這場勾心鬥角的風暴
女性之間的互相扶持、猜疑妒忌、勾心鬥角、為愛盲目
在這本書中
一覽無遺~
是本值得女性玩味省思的作品~
怎麼我已經看過了呢?
(如果你想去電影院看電影
請別再往下看喔
有雷~~

因為我是很刻苦的蹲在誠品將近兩個半小時
把那本書看完的~
上週末在台大對面的誠品裡看到這本書
書是上了膠膜的
所以無法翻閱
本想買回家細細品嚐
但在考慮要買《北歐魅力ICE》還是《醜聞筆記》
這麼一猶豫
就沒下手買了~
回到台中中友裡面的誠品
想再尋找這本書
發現居然沒有包膠膜!
當下想拿去結帳
然後到樓下的咖啡店坐著好好品嚐一番!
但念頭又一轉
我現在有時間有閒情有逸致就是沒有錢!

(所謂米蟲就是過著只出不進的生活...靠別人養著...)
乾脆就坐在誠品裡的台階上
馬上讀了起來~
除了冷氣冷了點
來來往往的人多了點
連續蹲坐兩個半小時令我背脊酸痛折騰了點之外
誠品算是個不錯的看書環境
大家都不約而同的輕聲細語
播放的音樂也都很優雅好聽
看完這本書後
第一件想做的事情就是寫下感想
省了書錢省了咖啡錢
我還貪心的想要留下滿心的感想
這本書的subtitle寫著「一個女人的秘密,是另一個女人的武器」
感覺有點挑釁的意味
是女人在為難女人嗎?
一個女人如何把另一個女人的秘密當作武器?
情節大致上是說一個41歲的陶藝女老師(希芭)和一個九年級的男學生
發生師生戀
希芭將這些事情告訴學校裡年近60的資深女老師(芭芭拉)
在整起事件曝光後
芭芭拉將她從希芭那邊聽到的所有消息與故事都記錄下來
這本書中以芭芭拉為主要的第一人稱來看整起事件
因此這個孤家寡人的老女人的觀點
佔了很重要的一部份
書中探討了芭芭拉與希芭之間的同性之愛;
希芭與她老公之間的夫妻之愛;
希芭與她女兒之間、以及與她母親之間衝突不斷的母女之愛;
當然最主要的就是希芭與男學生康納利之間那不被容許的畸戀...
先說芭芭拉與希芭之間的同性之愛,
書中的芭芭拉曾對希芭有敵意、有妒忌、卻也積極與另一個女老師
爭奪希芭「最罵吉好朋友」的地位
芭芭拉的矛盾心態
讓我不得不覺得她是不是有點同性戀的傾向?
但是芭芭拉最後出賣希芭那個橋段
我覺得真是寫的太真實貼切了! Too close to home!
難得有男老師約了芭芭拉共度晚餐
但目的卻是想從芭芭拉那裏得知一些希芭的消息
因為男老師暗戀希芭已久...
不管是一時間妒火中燒或是腦袋中的黑天使忽然把白天使給打昏,
芭芭拉終於釋放出希芭與男學生有非比尋常關係的訊息
這也是整起事件終究東窗事發的爆發點
芭芭拉事後想做些彌補或掩飾
但她也不願負擔太多的愧疚
因為她始終覺得是希芭咎由自取
一路幫助希芭的是她
抖出整起事件的也是她
最後就算丟了工作,還是陪伴著希芭的也是她
女人之間的關係有時候就是這麼玄妙
亦敵亦友...
希芭和她的老公同樣也是師生戀
大她十多歲的老公,娶了當時只有20歲的她
然後對她呵護備至
她始終是老公手裡的小女人
當她面對一股新鮮又澎湃的吸引力
小女人在她的生命歷程中沒有學習到的是如何對吸引力say no
也許是她不會、她不敢、或是...她不想
她終究為了這場冒險旅程
幾乎賠上了所有
她所做的雕像最後仍透露出她的執迷不悔
芭芭拉惡狠狠的砸掉了康納利的雕像
我感覺芭芭拉的恨,除了是捍衛她心中所保有的傳統價值
還恨的是在希芭的心中,她始終是比不上康納利的
在西方世界中,女人不會開車是令我有些驚訝
但我想希芭不會開車這件事透露出的是她老公對她的妥善照顧
而她不辭辛苦騎著腳踏車去投靠康納利
完全沒有表現出她身為一個大人的優勢
我看到的只是一個心碎的女孩
急於想投入愛人的懷抱
但現實總是殘酷的
康納利還是愛上了別人
社會文化中不見容的畸戀有一部分也是為了保護
在這種關係中的希芭
「她不見得全然是贏家」
社會文化的經驗告訴我們
康納利終究會愛上跟他同齡的女子(甚至男子)
但是41歲的她和16歲的他
無論如何就是無法見容於社會
不像20歲的希芭在當年嫁給30多歲的教授
是什麼樣的愛戀
值得自己拿一生去賭?
在很多電影故事中我都看到這樣的情節
(馬上聯想到的是「無可救藥愛上妳(Possession)」)
我會不會有一天也做了這樣的「傻事」?
我實在很怕自己也會面對這樣的情境
希望自己可以避而遠之這樣的抉擇
致命的吸引力,需要自己做出致命的決定...
希芭和她女兒以及她母親之間的衝突
也是一場女人之間的戰爭
希芭的爸爸是知名的經濟學教授,因為在故事中已經過世
所以他沒有涉入這場女人的戰爭
希芭的丈夫對女兒有些溺愛
即便女兒叛逆
但是攻擊的對象也不會是爸爸
因此他也得以倖免於這場女人的戰爭
感覺這本書中totally是場女性的大亂鬥
不管是康納利、希芭的丈夫、希芭的爸爸、暗戀希芭的男老師、
鐵脕作風的男校長,都遠遠離開這場勾心鬥角的風暴
女性之間的互相扶持、猜疑妒忌、勾心鬥角、為愛盲目
在這本書中
一覽無遺~
是本值得女性玩味省思的作品~
全站熱搜